西安未央法院:把企业“需求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8月29日,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的法官团队前往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著作权保护为主题开展巡回审判,一天之内集中公开审理了10起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全方位的司法服务保障。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聚焦辖区企业之困,将平等保护、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贯穿审判执行工作始终,助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前端治理——解忧
“我们可采取‘保全 调解’相结合的‘以保促调’解纷模式,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一起涉企合同纠纷的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对双方当事人说。
a公司与b公司在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就某生活区棚改项目动迁、安保、房屋拆除及垃圾清运工程达成约定,由a公司负责施工。在完成部分施工后,b公司负责人通过微信向a公司负责人发送了部分工程结算单,确认尚欠198万元工程款。此后,a公司多次索要未果,便暂停后续施工并诉至未央法院,要求对方支付工程款及违约金。案件受理后,a公司申请诉中保全,要求冻结b公司的银行账户。
承办法官从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尽快复工复产的角度出发,鼓励双方互谅互让、消除分歧。最终,双方就已完工项目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法官第一时间解除对b公司银行账户的冻结,随后,针对双方企业未签订书面协议、不明确工程款结算进度及付款时间等问题,为双方进行了全面的“法治体检”,避免类似纠纷发生。
刚柔并济——纾困
在执行一起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之间的房屋租赁纠纷案件时,由于涉案物品较多,仅公证费就需10余万元,承办法官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引导双方理性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参与见证执行。通过代表委员的积极协调和法官的释法析理,最终,双方达成兼顾债权实现与企业持续发展的执行和解协议。
未央法院聚焦“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灵活实施拘传、拘留、腾退等强制执行措施,成立全区首家“执源治理”示范点,积极探索“准确识别涉企案件,快速分流落实到人;准确把握核心矛盾,快速调查促成和解;准确甄别失信失能,快速采取执行措施;准确核实履行情况,快速修复企业信用”的“四准确四快速”工作法,推动实现保障胜诉企业合法权益和助企纾困解难的双赢。
保护创新——赋能
“被告人以营利为目的,未经相关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文字作品,且传播数量在5000部以上,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著作权罪……”4月25日,未央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了辖区首例侵犯著作权罪案件。
“销售商不知道是侵权产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在“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强市大讲堂——西北国际茶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专场”中,未央法院法官以“商标权实务问题探究”为题作了宣讲。
“两行动、两措施”开展以来,未央法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八条措施》,加强与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合作,在全省基层法院率先探索建立“行政调解 司法确认”的知识产权办理模式,审理的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暨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赔偿案,入选2023年西安中院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件。
精准服务——增效
“劳动合同内容发生重大变更该怎么处理?”“工作时突发疾病能否被认定成工伤?”“部门内部会议可以代替职工代表大会吗?”在未央法院开展的“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主题座谈会上,某公司工作人员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向法官咨询,法官一一进行了解答。
未央法院在办理案件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合同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未央法院出台了《关于坚持能动司法服务保障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十四条工作举措》《关于贯彻落实<十八条举措>强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实施方案》,并依托“未法而来·法官释法”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创新推出“未法而来·云端课堂”“‘啄木鸟’法治体检 上门诊疗”“企业点单 法院接单”等“精准式”“订单式”“个性式”司法服务,通过法律知识培训、座谈交流、庭审观摩、见证执行、发送“法治体检”报告和司法建议书等形式,不断优化司法供给,努力把企业急难愁盼的“需求清单”变为护企安商的“履职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