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网群

各地网群

能动司法“抓前端” 多方合力“治未病”——杨陵区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

“真的谢谢你们,这么快解决了我的烦心事……”近日,杨陵区人民法院调解室收到了由当事人刘某送来的一面印有“尽职调解化纠纷 一堂明镜断是非”字样的锦旗,刘某向调解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原来,刘某与某房地产公司因车位使用权事宜发生纠纷,双方协商无果,诉至杨陵区法院。立案庭当即将该案转入诉前调解室。调解员向双方当事人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多次耐心细致组织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并主动履行。

这是杨陵区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杨陵区法院全力构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推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大格局,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加强“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共治机制。一手抓“末端”办案工作,一手抓“前端”多元解纷,杨陵区法院前移解纷关口,下沉解纷力量,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坚持党的领导 下好“先手棋”

杨陵区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实施意见》,把开展诉源治理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主动向党委、党委政法委请示汇报,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对标诉源治理工作职责定位,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

杨陵区法院挂牌成立涉农企业司法服务中心、种业企业司法服务中心两个中心,对企业开展法律宣传、进行“法治体检”,靠前预防纠纷,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杨陵区法院不断延伸诉源治理工作触角,在阳光社区、梁氏窑社区、揉古镇白龙村设立“法官工作室”,建立起“社区—法官”联动司法服务机制。

坚持多元化解 织密“解纷网”

近日,杨陵区法院通过“人民调解 司法确认 督促履行”一体化工作模式,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工伤引发的赔偿案件,将矛盾纠纷高效率、零成本化解在诉前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

为推进辖区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金融纠纷、物业纠纷的就地化解,杨陵区法院贯彻“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在前、法院裁判终局”工作思路,多措并举织密多元解纷网络,着力提高诉前调解分流率和调解成功率。

杨陵区法院通过制作调解劝导书,向当事人释明各类解纷方式优缺点,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的多元解纷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搭建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矛盾纠纷零距离调解,同时全面推行“人民调解 司法确认”模式。该院通过诉前委派的方式,将纠纷移送给人民调解委员会及相关部门进行调解,对达成调解协议的,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的,通过“诉转调”“调转诉”闭环模式,转至立案平台予以立案。此外,该院依托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体化处理平台,联合公安、司法、人民调解组织、保险机构等,前移交通事故纠纷处理阵地,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坚持源头预防 强化“治未病”

今年4月,杨陵区法院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发出司法建议,针对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中存在的问题,从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加大调解力度、坚持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加大人民调解及司法确认的宣传力度、加强诉调对接等方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助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今年6月,杨陵区法院向区交通运输局发出关于危险驾驶诉源治理的司法建议书,建议交通运输局加强对驾驶员培训学校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危险驾驶和不文明驾驶行为,减少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

加强司法建议,堵塞管理漏洞。杨陵区法院坚持把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相关部门、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向有关单位和管理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科学管理、堵塞行业管理漏洞,同时强化宣传引导,鲜明价值导向。该院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构建“定制普法”“以案释法”“掌上说法”机制;坚持开展“民法典宣传”“宪法宣传”等活动,发放普法宣传手册,通过各新媒体平台推送司法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设“凌法官说法”栏目,以常见的法律问题为切入点,选取案例宣传法律知识,力争在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切实做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群众遵法守法意识。

“杨陵区法院将继续加强司法能动作用,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释放更多优质司法资源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杨陵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南文光表示。(刘攀峰)

微信 微博

相关新闻

  • 网站地图